“烤乳豬”是廣州著名的特色菜。早在西周時此菜已被列為“八珍”之一,那時稱為“炮豚”。
關(guān)于烤乳豬,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。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天,一戶人家院子里突然起了火,火勢兇猛,必必剝剝,很快就烈焰沖天,把院子里的東西都燒光了。這時宅院的主人匆匆趕回家,只見一片廢墟,驚得目瞪口呆。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。主人循著香味找去,發(fā)現(xiàn)原來是從一只燒焦的小豬身上發(fā)出來的。主人看那小豬另一面,皮烤得紅樸樸的。他嘗了又嘗,味道很好。院子燒掉了,他很傷心,但卻為發(fā)明了吃豬肉的新方法而欣慰。這個傳說,源于18世紀英國大學者查理·蘭姆《談?wù)劅i》一文。
清朝康熙年間,烤乳豬是宮廷名菜,成為“滿漢全席”中的一道主要菜肴。隨著“滿漢全席”盛行,烤乳豬曾傳遍大江南北。在廣州,烤乳豬在餐飲業(yè)中久盛不衰,深受食客青睞。
用乳豬為主料制作而成,在舊京食饌中應(yīng)算是“陽春白雪”,是宮廷中達官富紳宴飲時吃的一道名菜。后傳到各地,也是廣州著名的特色菜,在譽滿中外的廣東燒烤中,此菜堪稱一絕
制作原料:小乳豬一只(3000克),精鹽200克,白糖100克,八角粉5克,五香粉10克,南乳25克,芝麻醬25克,白糖50克,蒜5克,生粉25克,汾酒7克,糖水適量。
制作方法:將凈光乳豬從內(nèi)腔劈開,使豬身呈平板狀,然后斬斷第三、四條肋骨,取出這個部位的全部排骨和兩邊扇骨,挖出豬腦,在兩旁牙關(guān)各斬一刀。
取125克香料勻涂豬內(nèi)腔,腌30分鐘即用鐵鉤掛起,滴干水分后取下,將除香味料及糖水外的全部調(diào)料拌和,勻抹內(nèi)腔,腌20分鐘后叉上,用沸水遍淋豬身使皮繃緊、肉變硬。
將燙好的豬體頭朝上放,用排筆掃刷糖水,用木條在內(nèi)腔撐起豬身,前后腿也各用一條木條橫撐開,扎好豬手。
點燃炭火,撥作前后兩堆,將豬頭和臀部烤成嫣紅色后用針扎眼排氣,然后將豬身遍刷植物油,將爐炭撥成長條形通烤豬身,同時轉(zhuǎn)動叉位使火候均勻,至豬通身成大紅色便成。上席時一般用紅綢蓋之,粵菜培訓廚師當眾揭開片皮。
特點:色澤紅潤,光滑如鏡,皮脆肉嫩,香而不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