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申請人數(shù)的不斷攀升,錄取美國頂端大學的難度逐年增加。以至于有人戲稱錄取美本是“玄學”。其實美國大學的招生還是有其內(nèi)在邏輯的。
從根本上來說,大學需要能給學校帶來長期利益的學生。就是畢業(yè)后有所成就,對社會有貢獻,能回饋學校的人。這些畢業(yè)生要么能提高學校的聲望,要么給學校大量捐贈。學校有了名和利,可以投資更好的硬件,招聘更好的教授,從而能招到更優(yōu)秀的學生。更優(yōu)秀的學生又給學校帶來更高的聲譽和更多的捐贈。這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(huán),學校能夠長期生存和發(fā)展,學生也趨之若鶩。
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哪些學生畢業(yè)后能夠成功呢?幾乎所有大學的官網(wǎng)上都明明白白地寫著 What we are looing for,而且每個大學都差不多,諸如intelligent, curiosity, creative, sympathetic, passionate…大學認為具備這些品質(zhì)的學生畢業(yè)后更容易成功。
如果申請人能夠展現(xiàn)并讓招生官信服,他(她)具備了大學所期望的品質(zhì),那么被錄取的機會很大。美國大學招生區(qū)別于其它國家大學的顯著特點就是所謂的綜合評估( holistic review),不光看學生的學術成績,而是通過文書、推薦信、課外活動等來綜合考察學生是不是他們要招收的對象。所以申請人除了保證有良好的學術成績外,還要花時間和精力提升軟實力。尤其是華裔學生,投入大量的時間、精力和金錢,想要打造一個完美的人設(profile),獲得招生官的青睞。
但是從今年早申的錄取情況看,華裔學生錄取并不理想。其實這幾年美本錄取越來越卷,大家都拼標試成績、競賽、公益、科研、社團。。。投入越來越大,學生疲憊不堪,投入產(chǎn)出嚴重不成比例。而且這些“打造”的活動,大部分都是為了申請而定制的,并不是學生的真實興趣所在,或者有利于長期發(fā)展。然而,焦慮的家長被挾裹在這股洪流之中,別無選擇,似乎不卷成這樣,根本沒希望進入美國頂端大學。
BUT, 也有例外。今年我有一個學生,早申被排名前十的杜克大學錄取了。她的SAT成績(裸考)剛剛達到杜克中間50%學生SAT分數(shù)的下限;沒有考托福,沒有任何AP科目。她的絕大部分活動都是校內(nèi)活動,沒有參加過任何校外的競賽,沒有參加過任何夏校,更沒有什么科研。她也不是體育特招生,不是Legacy。要知道頂端大學ED錄取的是什么人?大部分是特招運動員、Legacy、LGBTQ、菲裔拉美裔、特殊家庭背景的學生,最終留一點點名額給學校非常想要的,非錄不可的學生。
那么這樣一份看來并不出彩的申請材料,為什么能打動杜克招生官?請關注我們,期待下期分享。